每颗钻石都含有天然的内含物,犹如天然胎记,而这些内含物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则决定一颗钻石的净度及独特性。
故名思义,内含物藏在钻石之内,而且可呈不同颜色:白、黑、无色、甚至绿色或红色。大部份内含物都不能以肉眼辨析,须在10倍放大镜下才明显看到。净度是量度内含物及瑕疵多寡的分级系统:
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瑕疵。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瑕疵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将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1个级别。
当注视钻石时,有可能会看见「瑕疵」或「内含物」- 通常随着晶体组成或扭曲时而形成。净度代表钻石的透明程度,主要是从 它的体积、位置和内含物的数量与瑕疵来评级。
美国珠宝学院在检视钻石时,会使用 10 倍放大镜和依据 G.I.A. 「美国宝石学会」的标准来鉴定钻石净度的 11 个等级。从完美无瑕 (FL) 开始,即指钻石内在和表面均无瑕疵,然后顺 序到最低的瑕疵级 (I3),形容单以肉眼已能发现石内的内含物与瑕疵。

下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如何观察钻石的净度。
1. FL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 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2. IF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无任何瑕疵, 但表面或许有一点点瑕疵,重新抛光即可除去。
3. V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到亭部或表面 有极小的瑕疵。VVS1和VVS2的区别是后者有极微小的棉状点和小毛茬等。
4. 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非常微小的瑕 疵。 VS1和VS2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有微小的棉状点或小毛茬。
5. SI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很容易见到瑕疵, 但肉眼看不见。
6. I1、I2、I3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易于见到小瑕疵,肉眼刚刚能够看见到肉眼易见,个别有明显的解理 和裂隙。
7. 所有钻石都是用10倍放大镜观察净度,只有I3级可用 肉眼毫不费力地看出瑕疵。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的纹线,称为 “包裹体”或“内含物”,由于是天然形成的物质,钻石会显露出所有结晶过程的特征,其中包括结晶过程中会渗入了 少许其他特质,是钻石内面会出现黑点或白点,它们是钻石形成的天然印记。
由于每一颗钻石中包体的性质、成分、位置、大小都不同,这使得每 颗钻石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而钻石的净度就是根据钻石的杂质、成分、位置、大小来评价的。通常钻石中的包体越 少、越小,钻石就越贵。
由于很难找到一颗全无瑕的钻石,所以越接近无瑕的其价值就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