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珊,准确来说,是和‘春阳泽’这个笔友的交集也在脑海中如放电影那般闪过。

    她上大学之后,出于兴趣爱好,也是为了赚取稿费,在好几个刊物发表过文章。

    有时候会在文章末尾署上笔名和地址,但从来没收到过来自读者的信。

    直到大一上学期末的某个下午,她终于收到一封陌生的来信。

    信的详细内容她已经记不清了。

    只依稀记得写信的女孩是个被迫放弃大学梦的农村教师,说很羡慕她的大学校园生活,也很喜欢她写的文章。

    面对第一封读者来信,岑婧怡很认真地写了回信。

    后来,她便和这个署名为‘春阳泽’的读者成了笔友。

    最频繁的时候,她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通信。

    两个相隔千里的女孩,通过信件成了好朋友,在信里无话不谈。

    岑婧怡在报纸上看到中专生工作后考取大学的新闻,在信里鼓励当时还在农村做老师的周珊,说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在周珊决定参加高考后,还给周珊寄过复习资料、书籍。

    周珊就是靠着岑婧怡在信中的鼓励,每日上完课后,打着手电在满是蚊虫的宿舍自习。

    在成为笔友两年后,周珊成功考取大学。

    刚上大学的那一年寒假,周珊还特地坐火车去了岑婧怡所在的城市。